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,分为1型(T1DM)、2型(T2DM)及其他特殊类型。以下是常用实验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关键要点。
原理:通过化学药物或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,模拟胰岛素绝对缺乏。
常用方法:
方法 |
操作步骤 |
特点 |
链脲佐菌素(STZ)诱导 |
- 小鼠:单次腹腔注射STZ(50-200 mg/kg,溶于柠檬酸缓冲液,pH 4.5)。 |
成本低、成模率高(>80%),需监测血糖≥16.7 mmol/L持续3天确认成模。 |
四氧嘧啶(Alloxan)诱导 |
单次腹腔注射(小鼠:50-100 mg/kg;大鼠:100-200 mg/kg) |
对β细胞选择性低于STZ,易致肝肾损伤。 |
NOD小鼠(自发模型) |
非肥胖糖尿病(NOD)小鼠,8-12周龄后自发出现自身免疫性胰岛炎。 |
模拟人类T1DM自然病程,但成模周期长(3-6个月)。 |
方法 |
操作步骤 |
特点 |
HFD+STZ联合诱导 |
- 4-8周高脂饮食(60%脂肪供能)诱导胰岛素抵抗。 |
模拟T2DM“胰岛素抵抗→β细胞衰竭”病理过程,成模率>70%。 |
db/db小鼠(Lepr缺陷) |
B6.BKS(D)-Leprdb/J小鼠,因瘦素受体突变导致肥胖、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。 |
无需诱导,4周龄即出现高血糖,适用于研究肥胖相关T2DM。 |
ZDF大鼠(Zucker Diabetic Fatty) |
携带Lepr突变,饲喂高脂饲料后发生严重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凋亡。 |
稳定模拟人类T2DM晚期并发症(如肾病)。 |
方法:孕鼠在妊娠中期(小鼠:GD10-12;大鼠:GD6-8)注射STZ(35-50 mg/kg),破坏β细胞代偿能力。
评价指标:妊娠期空腹血糖≥7.0 mmol/L,产后血糖恢复。
血糖:空腹血糖≥7.0 mmol/L(糖尿病诊断标准),动态监测口服糖耐量(OGTT)和胰岛素耐量(ITT)。
胰岛素水平:ELISA检测血清胰岛素,计算HOMA-IR(胰岛素抵抗指数)。
血脂:检测总胆固醇(TC)、甘油三酯(TG)、低密度脂蛋白(LDL)。
胰岛形态:HE染色观察胰岛大小及β细胞数量;免疫组化检测胰岛素(INS)和胰高血糖素(Glucagon)表达。
β细胞凋亡:TUNEL染色定量凋亡细胞比例。
糖尿病肾病:尿微量白蛋白(UACR)、肾小球基底膜增厚(PAS染色)。
糖尿病视网膜病变:眼底成像观察微血管瘤,ERG检测视网膜功能。
周围神经病变:热板试验(痛觉敏感度)、神经传导速度测定。
模型类型 |
优点 |
局限性 |
STZ诱导T1DM |
成本低、操作简单、成模周期短(1-2周) |
个体差异大,需严格控温(STX对温度敏感) |
db/db小鼠 |
自发T2DM,表型稳定,适合长期研究 |
价格昂贵(≈$100/只),需专用繁育设施 |
HFD+STZ联合诱导 |
模拟人类T2DM自然进展,可调控成模严重度 |
高脂饲料易致肝脂肪变性干扰实验结果 |
药物筛选:测试胰岛素增敏剂(如二甲双胍)、GLP-1受体激动剂或SGLT2抑制剂。
并发症机制:研究高血糖诱导的氧化应激、炎症信号(NF-κB、NLRP3)。
基因治疗:CRISPR/Cas9编辑糖尿病相关基因(如GCK、INS)的修复效果。
肠道菌群研究:粪菌移植(FMT)探究菌群-代谢轴对糖尿病的影响。
STZ毒性控制:
注射后48小时内提供10%葡萄糖水预防低血糖休克。
避免反复冻融STZ溶液(需现配现用)。
饮食控制:HFD诱导期间需严格记录摄食量和体重变化。
伦理规范:
血糖>33.3 mmol/L或体重下降>20%需立即干预或安乐死。
疼痛管理:使用布洛芬或局部麻醉(如足底刺激试验)。
组别 |
空腹血糖(mmol/L) |
胰岛素(ng/mL) |
尿白蛋白(μg/24h) |
对照组 |
5.2 ± 0.6 |
0.8 ± 0.2 |
10 ± 3 |
STZ诱导T1DM组 |
25.1 ± 3.4 |
0.2 ± 0.1 |
15 ± 4 |
db/db小鼠组 |
18.6 ± 2.8 |
5.5 ± 1.2 |
120 ± 25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