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髓系白血病(AML)是一种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,以骨髓中原始髓系细胞异常增殖为特征。以下为常用AML动物模型及其构建方法、特点与应用场景。
原理:将人源AML细胞系移植至免疫缺陷小鼠,模拟白血病增殖与扩散。
常用细胞系:
细胞系 |
突变基因 |
特点 |
HL-60 |
PML-RARα(APL亚型) |
早幼粒细胞分化阻滞 |
MOLM-13 |
FLT3-ITD |
高侵袭性,快速成瘤 |
KG-1 |
TP53缺失 |
耐药性研究常用 |
MV4-11 |
FLT3-ITD + MLL-AF4 |
双重突变,模拟高危AML |
构建步骤:
细胞准备:收集对数生长期细胞,调整密度至1×106~1×107 cells/mL(PBS或无血清培养基)。
接种途径:
尾静脉注射(模拟全身扩散):100-200 μL/只(含1×106~5×106细胞)。
骨髓腔内注射(局部浸润):胫骨或股骨骨髓腔注射(需手术暴露)。
动物品系:NOD/SCID、NSG或NOG小鼠(重度免疫缺陷)。
原理:将AML患者原代细胞(骨髓或外周血)直接移植至小鼠,保留肿瘤异质性。
优势:高度模拟患者遗传和表型特征,适合个性化治疗研究。
步骤:
样本处理: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,筛选CD34+/CD38-白血病干细胞。
移植方法:尾静脉或骨髓腔注射(细胞量≥1×106/只)。
验证标准:
外周血/骨髓中人源细胞占比>5%(流式检测CD45+人源标记)。
病理学确认白血病细胞浸润(肝、脾肿大)。
原理:通过基因编辑技术(CRISPR/Cas9、转基因)引入AML相关突变。
常见模型:
基因突变 |
表型特征 |
FLT3-ITD |
髓系增殖、高白血病负荷 |
NPM1突变 |
核仁定位异常,协同其他突变 |
RUNX1-ETO(t8;21) |
阻断髓系分化,模拟M2亚型 |
原理:利用小鼠白血病细胞(如MLL-AF9转导的造血干细胞)移植至同系小鼠。
应用:研究白血病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微环境互作。
外周血分析:
流式细胞术检测人源CD45+细胞比例。
血涂片观察原始/幼稚细胞形态。
骨髓/脾脏病理:
骨髓细胞学:吉姆萨染色评估白血病细胞浸润。
脾脏重量:AML小鼠脾脏重量显著增加(正常小鼠脾重≈0.1g,AML可达0.5-1.0g)。
生存分析:记录小鼠生存期(对照组平均生存期:CDX模型4-6周,PDX模型8-12周)。
分子标志物:qPCR/WB检测突变基因(如FLT3-ITD、NPM1)表达。
模型类型 |
优点 |
局限性 |
CDX |
操作简单、成本低、成瘤周期短(2-4周) |
异质性低,无法反映患者肿瘤微环境 |
PDX |
保留患者肿瘤异质性,适合个体化治疗 |
成本高、周期长(6-12个月) |
GEMM |
模拟特定基因突变驱动机制 |
表型潜伏期长(6-12个月),维护复杂 |
药物筛选:评估化疗药(阿糖胞苷、柔红霉素)、靶向药(FLT3抑制剂、IDH1/2抑制剂)疗效。
耐药机制:研究药物外排泵(ABC转运体)、白血病干细胞休眠对治疗抵抗的影响。
免疫治疗:测试CAR-T细胞、双特异性抗体对AML的清除效果(需使用人源化小鼠模型)。
微环境互作:骨髓基质细胞、血管内皮细胞对白血病进展的调控作用。
细胞活力:移植前确保细胞活力>90%(台盼蓝染色)。
动物伦理:
当小鼠出现体重下降>20%、活动力显著降低或瘫痪时需人道处死。
符合AAALAC动物福利标准。
监测频率:每周至少2次外周血检测,避免漏检早期白血病细胞扩散。
组别 |
生存期(天) |
脾脏重量(g) |
骨髓人源细胞占比(%) |
对照组 |
35 ± 5 |
0.45 ± 0.1 |
65 ± 10 |
FLT3抑制剂组 |
60 ± 8 |
0.25 ± 0.05 |
20 ± 5 |